70年前,一支饥寒交迫的红军队伍来到粤北山区的连州市(当年叫连县)。这支3500人的红军队伍就是百色起义后在邓小平、张云逸率领下的红七军。十天后,红七军筹到了四万元大洋,穿着新军衣离开连州进入湘赣苏区。
历史没有忘记这短短的10天。20世纪30年代的连州,是粤湘赣三省商品集散地和商铺林立的繁华之城,1938年之后,更有粤北“小广州”之称。县志载:“民国二十年(1931年),连州运出的货物有‘茶油5万余斤,药材600余担,马碲5万余斤,洋纱4000大包,谷米2万担,黄糖120万斤。由于商贸发达,当时只有18万人口的连州,’肩货往来者不下十万人‘”。红七军到连州的目的之一就是解决经济问题。1931年1月19日,邓小平率红七军来到连州城外时,连州商贸最繁华的新兴街、荣梓巷、墟场街也大多是板棚建筑。当红军攻城时,国民党守军几条浇上煤油的棉被一扔,这一带林立的店铺就成了火海。红军一面救火,一面抢救店铺货物。74岁的周春秀老人说,连州人至今仍流传着“国民党放火烧街,共产党救火救民”的故事。
解放后,连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区已由20世纪30年代的0。7平方公里扩大到近十平方公里。新兴街(现红星街)荣梓巷(现新华路)上,现在仍是岭南特有的骑楼建筑,街两旁也仍然都是商铺。在这个市区绿地覆盖率达32%的山水城市里,占地10万平方米的市文化广场已初具规模,并拥有可容万人以上的三座体育馆。具有商贸传统的连州人充分利用三省通衢和商品集散地的地理特点,建起了许多市场,今年,投资8000万元的城西商贸市场已开始施工,去年一年就引入资金17亿元进行能源、旅游等方面投资。去年,连州集贸市场成交额已达2。5亿元,商品总销售约4亿元,如今连州已开始成为粤北地区旅游观光和投资置业的热点之一。去年有15万人次来连州,“五一”“国庆”,市区大小宾馆和旅店全部爆满。
对于1994年就被列入全国500个粮棉大县(市)和广东省商品粮基地的连州,现在一个镇的茶油年产量就有680多吨,在通往湖南的主要道路东陂镇,马碲的年销量达80多吨,过去的商贸记录对于今天的连州来说,实在已算不上什么了,连州人的目标是,把连州建成一个区域经济文化中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