邓小平同志15岁投入大潮流,即1919年五四运动以来兴起的爱国主义潮流;18岁投入大事业,即中国共产主义大事业;23岁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,并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,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领袖---总设计师。
1920年,16岁的邓小平赴法勤工俭学。 60多年后,邓小平在纽约对《时代》杂志记者谈话回忆留法勤工俭学原因,说:“我们看到中国当时是个弱国,我们要使它强大。我们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,只有使它走上现代化的道路,所以我们去西方学习。”
1929年7月,25岁的邓小平(化名邓斌)受中央委派,来到广西开展统战工作,并负责领导广西党的全盘工作。他力排“左”的干扰,成功地开展革命的统一战线工作,与主政广西的俞作柏、李明瑞等国民党左派上层人物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,先后取得广西警备第四、五大队及教导总队的领导权,开创了广西革命斗争的新局面。于1929年12月11日成功地领导了百色起义,创建了中国红军第七军和右江革命根据地,任红七军政委。他在领导百色起义时的那种把非凡的革命胆略与求实精神相结合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、坚持群众路线,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的战斗经验,成为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。
百色起义后,1930年2月1日,邓小平在左江地区发动领导了龙州起义,创建了中国红军第八军和左江革命根据地,任红八军政委。
右江革命根据地同左江革命根据地连成了一片,拥有面积5万平方公里,人口150万,涉及左江、右江、红水河流域共27个县,是土地革命时期全国最大、最受瞩目的革命根据地之一。
邓小平人才难得,起步早,起点高,但“三落三起”,一生坎坷。1931年邓小平因执行毛泽东的正确路线而被第一次错误处分。1934年随红军万里长征,年底,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,1935年1月出席遵义会议。1938年1月,接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,与刘伯承一起领导八路军一二九师驰骋在抗日战场。解放战争时期,率军千里跃进大别山,参加领导淮海战役、渡江战役、解放南京、上海、东南诸省及大西南,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。
新中国成立后,邓小平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,坐镇重庆主政西南共2年8个月,领导西南区的政权建设、社会改造和经济恢复以及西藏和平解放工作。1952年7月调中央工作,先后任政务院副总理、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,成为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。他为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,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,提出了许多正确的主张,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。在“文化大革命”中,他受到错误批判和斗争,被剥夺一切职务。1973年3月复出,主持党、国家和军队的日常工作。他力挽狂澜,大刀阔斧地进行整顿,同“四人帮”进行了坚决斗争,赢得了党心、军心、民心,为粉碎“四人帮”准备了广泛的群众基础。之后,他再次被错误地撤销一切职务。
“文化大革命”结束后,在广大党员和人民迫切要求下,中共中央恢复邓小平的职务。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进行拨乱反正,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,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,实现党和国家历史性的伟大转折。经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,他成为党和国家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,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。他把毕生的心血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,在全党、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享有崇高威望,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。
新中国成立后,邓小平对广西的建设给予极大关怀,他多次到广西视察指导工作,对老区人民的幸福生活寄予了热切期望,壮乡人民永远怀念他。
“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,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。”邓小平的这句话是他一辈子对祖国对人民感情的写照。
邓小平的伟人风采和人格魅力犹如一面旗帜,始终在感召着为了真理而不渝奋斗的人们。